2025年2月10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主办的第八期全球治理与发展系列对话“全球南方与新发展主义”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罕镇曼峦站村举行。来自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的全球南方智库(NeST)核心成员和国际发展顶尖智库德国发展与可持续研究院(IDOS)研究部负责人就新形势下全球南方与新发展理念与路径等相关议题展开了探讨。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40余名国际留学生、导师代表参与了本次对话。
对话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院长徐秀丽教授主持。徐秀丽教授在开场时指出了本次对谈的三个重要背景:一是近期国际发展机构改革凸显了国际秩序的动荡与全球发展治理的缝隙;二是传统对于发展概念的界定陷入范式?;?;三是南南合作亟需构建新的系统性知识框架。她提到,“这场对话关乎如何用新理念与新知识支撑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实践创新?!?/span>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名誉院长李小云教授首先在发言中指出,全球南方的崛起正在成为重要的全球地缘政治事件,西方长期主导的国际政治实践也在不断进行内部调整,有两大趋势正在不断重塑新的全球发展版图。但是,全球南方的崛起并非意味着“西方的衰落”,而是一个包容性进程,南方国家的发展应以相互学习为基础,包括向西方学习、南方国家彼此间学习以及自我学习。他强调,新发展主义应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经济策略,以制度框架为支撑,平衡经济增长与伦理以及环境可持续性,乡村嵌入性知识体系将会是新发展主义的重要内容。
印度发展中国家研究和信息系统研究院院长萨钦·查图维迪(Sachin Chaturvedi)提到全球南方国家必须团结起来对抗二战以来形成的不平等的国际体系,争取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形成自己的发展战略,避免模仿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他认为,经济增长应利用当地资源,应注重文化价值、生态系统,并尽量减少对气候的影响,乡村主导的发展至关重要。他还呼吁摒弃以GDP为中心的旧指标,倡导以“可及性、公平性与包容性(AEI)”为核心的新经济衡量体系,并批判殖民主义对南方国家资源的长期掠夺。他以印度乡村发展为例,强调“以村庄为中心”的模式应优先保护文化生态,回归家庭制度体系,推动自给自足的工业化。
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首席执行官伊丽莎白·西迪罗普洛斯(Elizabeth Sidiropoulos)指出,非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考虑乡村可持续转型问题,通过制度建设、资金注入、增强治理来盘活乡村的闲置资产,可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经验应在非洲推广。她指出,全球南方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或者地缘政治性的,更是知识的产生和交互。社区可以成为知识生产的中心,相互学习至关重要。同时她指出,发展应是非等级制的,治理结构在地方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需要强大的制度框架支持。非洲青年人口与耕地资源丰沛,但需通过强化治理框架与地方合作机制,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她还提到南非在二十国集团(G20)中的角色与实践有助于推动包括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公平在内的全球议程。
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国际研究、政治经济关系研究部负责人安德烈·德梅洛·苏扎(André de Mello e Souza)聚焦于国际机构在维持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发展独立的国际机构对于确保全球南方在全球决策中拥有发言权至关重要。他指出,随着近期国际发展机构的重大变革,南方国家应通过南南合作构建独立的多边机制,避免重蹈“援助依赖”覆辙。
德国发展与可持续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斯蒂芬·克林格比尔(Stephan Klingebie)指出,欧洲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张力日益激烈,这对发展政策产生了影响。全球南方应关注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增长,而非内部分裂。新的全球体系应促进南北之间的混合联盟,而非形成对立。近期国际发展机构大变革标志着全球援助范式的转变,也为新发展范式的形成带来机遇。他倡导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可持续金融创新,减少对西方资本的结构性依赖。
对谈提出七大行动方向:强化南南合作、改革国际机构、创新金融工具、重视本土知识、平衡工业与生态、重塑发展衡量标准、倡导包容治理。专家一致认为,全球南方亟需突破传统发展叙事的束缚,探索多元、多向学习、基于实践之上的发展新模式。
专题研讨后,国际留学生与专家之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该环节由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张传红教授主持。来自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巴西、塞拉利昂、马拉维和乌干达等国的留学生同学踊跃提问,讨论内容涵盖了政府在发展中的角色定位、“自上而下”发展模式的信任危机、原材料出口的结构性困境、基层参与机制设计以及气候融资体系重构等关键议题。
专家们从理论与实践维度作出了全面回应。强调需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平衡市场化效率与传统?;?;以非洲自贸区协议为蓝本构建区域价值链突破资源诅咒;借助南南数字技术平台消解北方定价霸权;并提出“碳汇抵偿技术转让”等创新机制应对气候治理赤字。并认为“新发展主义”的核心在于以本土智慧重塑国际规则——既非全盘否定工业化路径,也非简单复制历史经验。张传红教授在总结中呼吁国际留学生作为未来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充分了解当地条件的基础上保持开放学习的态度,更积极的投身实践,推动“制度变革与自我革新”,为南方国家崛起持续注入动力。
本次对话正值万隆会议70周年之际,呼应了发展中国家追求公平治理的集体诉求。正如徐秀丽教授所言:“新全球南方挑战单一霸权,试图以本土智慧开辟未来可能?!痹诼驼敬澹飧鲆约せ钆┟裰魈逍酝贫诚绱宸⒄沟拇葱率匝槌。丝陶晌戏街渡木劢怪亍贝雎ブ械谋缏凵虢毫址缟恢?,一种超越地理边界的发展叙事悄然生长。
来源:国际发展和全球农业学院